2019年6月14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二讲——“做新时代的合格学者和艺术家”在研究生院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同志主讲,研究生院2017级、2018级全体学生到场聆听。
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治国理政的新阶段,全党、全国,全社会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李树峰院长首先从贴近大家生活、工作的角度剖析了“新时代”的特征及内涵:这是一个以互联网、微信、手机等新的传媒、传播、记录方式为基础建立的新时代,人类结成网络世界存在;百姓与精英阶层的等级意识愈发消解;民众以无薪志愿和无时无处不在的方式进行着相互监督,如同玻璃世界的透明人。这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新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新的自我革命。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传统社会的积弊正在逐渐被纠正,因为不论是社会、单位甚至家庭环境里,个体都身处周边人的监督之中,并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对他人的热点阅读与深度分析。对此,李树峰院长举了若干典型案例,如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反腐败取得的压倒性优势、世界上著名政界人物被起诉入狱、我国学术界、文化界的精英被披露的丑闻等等,以此教诲同学们,若要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走得远、立得牢、活得好,一定要遵循新时代的标准。
接下来,李院长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树正确的价值观念。对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精致的利己主义等错误人生观进行了批判,提出要成为新时代的新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全面从严律己,分清公与私的界限,正确看待得与失;②全面从严做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有始有终;③诚实、干净、担当,做一个优秀的学者和艺术家。继而延伸到艺术观与学术观,他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攀艺术、学术高峰;走出小我,融进社会生活;爱家乡、爱亲朋,保持学术根脉;培养勤奋克己作风,立定个人方位,兼具全球视野。要树立严、深、细、实的学风,发挥科学家精神与钉钉子精神,严肃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内容。
李树峰院长回顾了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必须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做到凡此种种,方能行之久远,历久弥坚。
本次讲座切中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穿插实例,充实且不枯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热烈反馈,对于青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形成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供稿人:蒋林倩)
研究生院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