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11月28日下午,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来访交流座谈会在院北区圆满举办。
伊朗和中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伊友好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伊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我院与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的合作与交流早在2009年便已开始,多年来,已通过学术访问、签订合作备忘录、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多次沟通合作,形成了学术上的友好往来关系。此次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再次来访签约,为彼此创造了一个交流座谈的良好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彼此在艺术研究上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双方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
此次座谈会参会人员有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马吉德·沙赫侯塞尼博士,常务委员、传统艺术与手工艺系主任穆罕默德•阿里•拉贾比博士,常务委员阿布都哈米德·嘎德里扬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树峰,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卫防,研究生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黄忆南,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美术与书法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阴澍雨,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春林,电影电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克非;来到会议现场的还有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内马图拉•伊朗扎德、使馆官员马晓燕;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相关部门人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4级影视学系、美术与书法系、设计学系学生代表等。座谈会由李树峰副院长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主持座谈会
首先,黄忆南从研究生院发展历程、职能、构成、师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院艺术教育、学科专业等基本情况。多年来,我院研究生教育积极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学科丰富、学位类别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突出。四十余年来,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成为艺术教育、管理、研究和创作等领域的中坚力量。黄忆南的介绍使在座来宾对研究生院学科专业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也展示出此次座谈会的特别之处——参与交流的专家学者同时也是活跃在教学一线的老师,这次座谈会不仅是艺术研究领域的深入交流,更开启了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与我院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联系与互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忆南介绍我院学科专业情况
接下来,马吉德·沙赫侯塞尼院长作有关艺术教育的主题发言。他谈到,在伊朗,艺术学习过程可以比作是登山的进程,每一位艺术从业者都向着艺术这座大山不断攀登,攀到山顶便可以看到精湛的、具有内涵的艺术和文化。不同的艺术家在登山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体验,而进行艺术教育的老师就像是攀登高峰的队伍当中的领队,他们有着丰富的攀登经验,能够告诉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在什么阶段用何种技巧,或在学生失望低落的时候给予鼓舞、安慰。所以,各位学生要在攀登过程中虚心聆听前辈的经验,在老师的指引之下定会攀到艺术之峰的顶端。通过这样的长征,年轻的艺术家将学习到艺术和技巧,并通过艺术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马吉德·沙赫侯塞尼博士作主题发言
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常务委员、传统艺术与手工艺系主任穆罕默德•阿里•拉贾比博士在座谈会现场
伊方发言代表阿布都哈米德·嘎德里扬博士作题为《光的理论与天空艺术效果》的主题发言。他首先分享了关于伊朗伊斯兰革命艺术家的创作经历,他认为,艺术给予革命以引导,艺术家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艺术展现革命的现实进程,还表现人文美德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并通过作品引发读者对于未来的想象,给读者以启示。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他谈到了“光与天空”这一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诸多灵感的意象的由来,天空代表着纯净和洁净,也象征着人性当中的美好,他在刻画天空时充分展开了想象,旨在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希望这些描绘人类美德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用艺术的力量感化读者。同时,他希望通过与中国艺术家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碰撞出新的创作灵感。
伊朗国家艺术科学院常务委员阿布都哈米德·嘎德里扬博士作主题发言
赵卫防作题为《中国电影的艺术特征》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戏剧性叙事和写意品格是中国电影的两大特点。近年来,中国电影艺术取得了重大成就。电影创作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类型、丰富题材,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首先,将类型美学与中国主流核心价值观充分对接的“新主流大片”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其次,中国现实题材影片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三,回归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华美学精神,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的又一突出成就。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作主题发言
董克非作题为《中国的伊朗电影研究》的主题发言。她梳理了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对伊朗电影(或称伊朗新电影)的关注和研究,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她认为,目前可通过依托高校和影视研究机构加强两国科研人员交流、译介两国科研人员的最新电影研究成果、开展跨境驻留项目等举措,进一步拓展两国电影文化的学术交流。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克非作主题发言
阴澍雨作题为《写意花鸟画的人文精神》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况。写意花鸟画蕴含着中国特有的艺术精神,其意境、情感、人的学养和修为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品质,是支撑写意花鸟画艺高度的精神力量。阴澍雨同志以齐白石的《荷花影》、王冕的《墨梅图》为例,详细展示、分析了写意花鸟画的特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阴澍雨作主题发言
朱春林作题为《艺术与现实》的主题发言。他谈到,艺术的目标在于引导人向善、向真、向美,文化是以文化人,美术也是以美来唤醒民众的觉醒。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艺术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众的生活,艺术拓展了文化和地理的疆界,孕育潮流,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改变,会使整个民族的气质得到改变,社会就会变得更加仁慈和美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朱春林作主题发言
最后,李树峰做总结发言。他认为,马吉德·沙赫侯塞尼院长对艺术教育的论述和比喻发人深省;阿布都哈米德·嘎德里扬博士所述关于在艺术领域天空和美德之间的关系引人深思;黄忆南、赵卫防、朱春林、阴澍雨、董克非几位老师分别从我院艺术教育现状、中国电影、油画创作、中国写意花鸟画、中国的伊朗电影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为伊朗学者了解中国艺术文化现状提供了契机。
此次学术交流彰显了中伊两国文化艺术的厚重和魅力和两国文化艺术的共性及差异,既可以引领我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也提示我们开启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在座谈会期间,各位来宾与我院参会人员友好交流并合影留念,阿布都哈米德·嘎德里扬博士向我方赠送了个人作品集《光的追随者》。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特别是讨论到艺术教育相关问题时,双方都具有深刻的体会,互相交流了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这一场涵盖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和艺术学习方法的座谈会,各位参会人员就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场聆听的同学们也收获颇丰。
座谈会现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