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不忘初心 团结奋斗——中国艺术研究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来源:思政教研室 时间:2022/06/10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2022年5月20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同志通过腾讯会议为全院师生作本年度“思政大讲堂”第一讲《不忘初心 团结奋斗》。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干部、全体党员以及硕博研究生三百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亚平同志主持。

1.jpg

不忘初心 团结奋斗

——中国艺术研究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韩子勇

各位老师、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非常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教育进行安排部署。教育部对思政课也作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对我院研究生院的思政课教育一直非常关心,部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一个重点,就是落实好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几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思政课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内容越来越充实,主题越来越鲜明,形式越来越多样。按照研究生院的安排,今年的“思政大讲堂”系列讲座,由我作第一讲,题目是《不忘初心 团结奋斗》。

何谓“初心”

“初心”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史学家干宝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意指“最初的心意”。“初心”一词在佛教用语中运用也比较广泛,在《华严经》中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为始,正觉为终”等表述。在典籍文献和诗词歌赋中也有“初心”一词。但真正把“初心”一词运用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方面,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当中明确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每一个共产党,不应忘记入党誓词,不应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初心。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党中央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这不只是一年的工作,而是融入日常、融入经常的党建工作,也是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教学中需要一直推进的重要内容。
从个人而言,我了解“初心”这个概念,是二十年前我曾为一部长诗写过一篇评论,评论的标题是《初心便是正觉》,主要是从创作上说。真正让我加深对“初心”的理解,特别是从政治角度,从一个共产党员的世界观、理想信念的角度去看待初心,是在学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部署的主题教育中不断深化的。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提议,我院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组织了一篇重头理论文章《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文艺工作的使命》。在文章撰写过程中,我与撰写组的同志们一起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起深研细思中国革命文艺史,重点阐发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肩负的历史使命。这篇理论文章在《文艺研究》、学习强国以及各类期刊媒体中广泛传播,也被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引发了关注与共鸣,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之后每年我院都结合党建,撰写一篇重头文章。
从人的心理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建构过程来说,初心很关键,初心不易得,必经艰难困苦、失败挫折、重重幻象,才能觅得的真知、真象、真觉。初心是痛苦之花,践行初心才有人生硕果,“痛苦使理想光辉”。初心是根、是本,是生命原力。初心使人生、使生命显现意义。很多同学可能看过电影《星球大战》,里面提到“原力”,就是一种最初的洪荒之力,初心就是原力,保有和控制原力是很难的。佛教中讲“发愿”就是有初心,有理想信念。倘若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那么人生就会消散、沉沦、无所作为;如果有初心,有了理想信念,那些看上去平凡的日常生活、默默劳作,都会显示出它的价值意义,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光彩。因此,初心是立志,是树立远大目标的过程。
人生没有捷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耕耘有大收获,大痛苦也预示着会有大欢喜。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子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作也。”细数历史上每一个有所成就的杰出人物,他们所创造的“果实”是甜美的,是大功德,是不朽经典。但孕育这些“果实”的土壤、养料、耕作、辛苦和心血,往往与痛苦、挫折、失败有关。总之,初心不易得,更不能忘,要时时培根铸魂、明德立志。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不仅要树立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中磨砺理想信念。只有拥有了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信念,坚强的毅力,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理想,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文明是有初心的文明

在文明古国中,每个原创文明可以说皆有初心,有最初最早的智慧和愿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套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和社会系统。然而,能够持之以恒地守护,坚持发展壮大,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不曾中断,直至汇入当代的古老文明却少之又少。发端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已与今天的埃及相去甚远。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很早发明了楔形文字,拥有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最早的金属冶炼、小麦驯化、发明车轮、建设农业灌溉系统、发育出城市,然而,早期苏美尔人建立起来的古巴比伦文明与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国的文明也大相径庭。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的古印度文明,它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伴随雅利安人南下,后来的印度文明也与早期古印度文明迥然不同。在这些地方,它的族群、语言、宗教、文化等,都中断和颠覆性地改变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是唯一坚持下来,不曾中断、初心不改的文明。中华文明是原发的、有初心的文明,是有心、有情、有理、有志的伟大文明。她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初心不改、不变心、不移志、一以贯之的文明。尽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也曾遭遇到挫折困苦、危机挑战,有不少至暗时刻,但中华文明愈挫愈奋、凤凰涅槃,每一次的生死挑战,都能置死地而后生,实现连续不断的升级扩容。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势力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恰是这个阶段,出现百家争鸣,精神文化风气异常活跃,迎来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涌现出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化巨子,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墨子、孙子......群星灿烂。我们发现,中华文明每遇挑战,都会突然放射出璀璨的光彩,给它以新的拯救,就像一个巨人遭逢危难,激发出惊人的智慧和力量。此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郡县制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华历史出现秦汉这样盛大的局面是离不开春秋战国时期乱世纷争、凤凰涅槃这样一个阶段。隋唐也同样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乱世时期。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华文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交流、交往、交融,使中华文明实现又一次的升级扩容。倘若把历史比作一口坩埚,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通常印象中比较黑暗混乱的刻板印象,其实是文明坩埚火力最旺的时候,最终将外来传入的佛教化为己有,并落地生根。道家讲天人关系,儒家讲人人关系,佛学关注人心关系,即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佛教的传入补足补全中华文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三位一体、三生万物,成为滋养中华文明的养料。再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华文明遭遇到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恰是这个时期,我们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与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再次大放异彩,找到一条救国图强的现代化之路。因此,从宏大的历史视野来看,中华文明愈挫愈奋,面对每一次生死挑战,都能置死地而后生,实现升级扩容。
中华文明之所以拥有不曾中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品格,与她最初的“基因”或者“初心”有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树一帜、开放包容,尽精微、致广大,造就中华文明青春永驻的主体品格。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这样强烈的、自觉的主体品格。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是有主体品格的文明。这一特点使中华社会成为文明型社会,中华民族为文明型民族、中华国家为文明型国家。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以血缘来划分而是以文化身份为标识的民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历史上周边族群政权最终在文明文化上都向核心区域的文明靠拢,最为典型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是依靠统一的文化价值来维系,由此而生发出各种制度,治理观念等。文字、文本是记载和传续价值最重要的系统,这样一种文明社会也可以称之为“文本社会”。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在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上千差万别,口语南腔北调,但是,中华民族共享和尊崇同一套文本系统,在文化范式、心理范式、思维范式上形成了我们所讲的“文本社会”。
总而言之,每一个文明都是有初心的,但是中华文明这份初心,一直能守护至今,其根源在于中华文明之心,即其核心价值。例如天人、群己、忠恕、执中、和合、义利、诚信、齐物、大同......这些核心价值,在它所经过的年代,具有超越性、先进性,因而屹立不倒。以今视昔,这些核心价值,也具有普遍价值的特点。这是她始终保有应对挑战危机和整合能力的奥秘。因此,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音乐、表演等其他艺术创作,要想赢得人们的认可,首先作品有价值含量和判断,能要能体现和反映中华文明之心、时代人民之心。

中华民族是有初心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有初心的民族。文明要生生不息、传承创新、发扬光大,靠什么?还是靠人,靠这个民族当中以天下为己任、奋斗不息、能团结影响社会和人民的最杰出的人。孔子学易,为《易经》乾坤两卦所写《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一句孔子描述了天、天道所具有的雄健有力的品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创新有为的精神。君子入世、立世,要立德、立功、立言,积极进取,体现生命力的张扬;后一句孔子讲大地具有生养一切、容载万物的品格,君子要具有宽厚仁德、包容兼收、无私奉献的博大精神。所谓君子,应当效法天的这种雄健有力的品格,同时要有大地的容受力,生养万物。每当遭遇大的危亡与灾难时,中华民族总会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总会激发出最深沉的民族力量。先秦无名氏吟唱《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由自在,泰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和勤劳耕作、自立自强的劳动之美与自信之美。汉乐府《上邪》响遏云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极富浪漫色彩的爱情诗,从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坚贞专一、勇敢直行、不计得失的追求。北宋张载“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鼓励天下读书人,以德立身,为百姓苍生服务,为开创美好世界而奋斗。南宋文天祥,囚于北庭,八尺土室,有困苦七气,他说:“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在狱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激励他的正是初心,是存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孟子也讲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一种人格力量,君子风范。再看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遇死不避,迎刃而生:“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为了唤醒国人,不逃避、不躲闪,勇于牺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华民族是有初心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初心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光照千秋的杰出人物身上。古代的先贤圣哲,现当代的英雄楷模,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青年学子应见贤思齐、践行理想。

共产党人的初心

1840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彼时如李鸿章所言“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被工业革命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国家在全球的殖民扩张,中国农耕文明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文化观念,都遭遇史无前例的社会危机、民族危机、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这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各种主义、思潮纷纷登场。无论是帝党的戊戌变法,还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或者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等各种主义思潮,如“万花筒”幻象重重、层出不尽。但一一的尝试验证,归于失败,中国的命运日益滑落到低谷。最终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为中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早期共产党人的宣传和感染下,孙中山先生将“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道路迈出崭新一步。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背叛国共合作,毁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此后,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的道路。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斗争,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体性力量不断增强。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是革命的理想、信念、初心的大锤炼,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大考验,是可歌可泣的人类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政治前提。
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首先思考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后,“强起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强起来”首先要在文化、意识形态、精神信仰上“强起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点上,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壮大,枝繁叶茂,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着一棒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南平朱熹园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不息的初心。

团结奋斗,化小我于大我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迎接二十大,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批示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来自信息时代的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广大青年学子要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船航行越是到激流险滩,越需要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避免偏离航道,避免触礁翻船。我们每个人,只有化小我于大我之中,才能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格局,才能具有高山一样的坚守和坚韧,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争先,实现人生价值。
同学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素质好、个性强,在万千呵护中成长。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可能带来一些缺陷,比如合作意识弱、耐力韧性不够、比较自我放任、人生经验单一、遇到挫折容易气馁等等。大家要记住一条,你是父母的独生子女,不是社会的独生子女。一定要增强合作意识,要心胸宽广,要把磨难困难化为人生财富。人类相依为命,每个人都不能独活,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要化小我于大我之中,与时代同向、同力、同调、同行,在时代洪流中奋泳,磨炼自己的品质和心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