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内导师(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安奎(亦作王安魁)
  笔名安葵。一九三九年生于辽宁省盖州市。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剧研究会顾问。《中华戏曲》主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有:《当代戏曲作家论》、《戏曲拉奥孔》、《新时期戏曲创作论》、《张庚评传》、《海边剧评》、《戏曲理论与戏曲思维》、《昆曲创作与理论》(与人合作)、《赏今鉴古集》、《戏曲理论建设论集》,与人合作主编《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当代百种曲》。
王馗
  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昆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第三届青联委员。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进入文化部艺术司工作;2003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历任戏曲研究所昆曲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出版专著《偶戏》、《佛教香花:历史变迁中的宗教艺术与地方社会》、《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孤山的文人影像——三百年小青热辑事论稿》、《粤剧》、《解行集》、《梅州客家佛教香花音乐研究》(第二作者)、《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续编)•行会文书》(文献整理)等,发表论文、评论四十余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梨园行会与中国戏曲衍生规律——古代梨园会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08CB61)等;参与主持中央音乐学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并担任编委;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艺术大典》、《昆曲舞台表演文献整理丛刊》等重大集体项目。研究领域以古典戏曲史为基础,兼涉宗教、民俗等学科领域,逐渐形成田野调查与历史考证、古典文献与艺术评论、戏曲艺术与民间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目前致力于客家佛教史、戏曲表演体系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广泛参与政协全国京昆室、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为中国粤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撰写申报文本,为昆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履约报告撰写文本等。2008年率领梅州佛教香花表演团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学术演出,并作专题报告。
毛小雨
  河南开封人。1981年起,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编著出版有:《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国家级最高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论著有:《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前海剧说》。译著有:《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空军战士》、《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等。1996—1997年度作为中印两国双边文化交流项目的访问学者赴印度普那大学学习,对印度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印度雕塑》、《印度壁画》、《印度艺术》等专著和摄影作品《印度建筑艺术》、《中国人眼中的印度》。获奖情况:《元杂剧中佛教戏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论文评奖二等奖;《现代戏的文化心理选择》,获田汉戏剧奖;《艺术的青春探索之旅》,获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印度视觉媒体协会2005年度杰出成就奖,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2013年获第六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文学分支主编。主持国家课题《粤剧神功戏与岭南民间信仰》。从2003年起,先后在金台艺术馆、宋庆龄故居、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广东美术馆,香港理工大学,成都艺术中心,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复旦大学、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印度AIFACS(全印美术及工艺工艺协会)展览馆进行个人摄影展览。
田莉
  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华曲艺学会秘书长。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任编辑副编审。专著《中国古代说唱艺术批评史》获全国艺术科学2003年度课题立项。专著《中国曲艺当代发展问题的研究》获2010年年度文化部课题立项。专著《中国古代说唱批评史论》得到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出版的著作有《声韵闲情》。参加《中西比较诗学体系》、《文艺美学辞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中国艺术百科辞典》、《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艺术卷等著作的撰稿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主要论文有《司空图的“诗味”说与瓦雷里的“纯诗”说》 、《侯宝林相声艺术及其现实意义》、《20世纪中国曲艺研究之研究》、《宋代以前史传文集中的说唱批评》、《宋代说唱艺术观念论略》、《有关说唱艺术的几个问题》等。
刘文峰
  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推荐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先后被山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聘为兼职教授。从1982年起,承担国家社科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中国戏曲志编辑部主任。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西北人文资源数据库•民间戏剧》、《北京戏剧通史》、《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京剧艺术大典》等国家艺术学科重点项目。除集体科研成果外,还出版有《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百年梨园春秋》、《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文化史》、《戏曲史志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研究》、《戏曲之传承保护》、《中国戏曲史》等戏曲专著,以及编辑出版《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京剧大师程砚秋》、《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旧京社戏图》、《傅惜华藏古典戏曲丛刊》、《傅惜华藏古典戏曲曲谱身段谱丛刊》等戏曲文献。其中《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获国家图书奖、《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戏曲文化图典》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戏剧通史》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文化部曾授予其文艺集成志书编审成果一等奖、“特殊个人贡献奖”、优秀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 1/4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GO
跳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