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内导师(以姓氏笔画为序)
阳丽君

阳丽君,女,19819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编审、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杂志常务副社长兼主编。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三版摄影卷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范围为当代摄影艺术、视觉文化研究、影像发生学及个案研究。策划编辑了多项学术性强专业水准高的专题,主持策划多项摄影活动、学术会议和展览,参与策划组织《中国摄影家》杂志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摄影家大PK等品牌活动承担了《年度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及黄河流域区域考察》《摄影艺术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等集体课题,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评论和对话,出版了《摄影关键词》(与李少白合著,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1月),译著《好照片的愉悦》(与翟希、胡渊合译中国摄影出版社,202010月)。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主任。兼任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影像心灵: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与电影家》《艺术文化学》等二十余种。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国家电影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获选“文化部优秀专家”(2016)、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当选为第七次至第九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年度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获批并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任首席专家)。专著分别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第十五届至第二十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评委会主席,先后担任“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华表奖”“金鹰奖”等奖项或项目的评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多次应邀赴香港大学、香港电影资料馆讲学,曾赴美国、德国、丹麦、卢森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影视卷主编、《中国电影大典》主编、《中国电视大典》主编。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理论评论论文类一等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著作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项。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博士生导师。生于沪,长于蜀,求学立业于北京。曾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电视》主编,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出版《当代文学散论》、《审美之旅》、《大学影视》、《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自厚天美》等学术专著二十余部,提出了文化功能的“氛围说、宝塔喻、引领论”和“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的文化建设理论主张。
许婧
  1969年生人,籍贯山东。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94年7月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至今。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外影视及其文化比较、中国电视剧历史和理论。出版个人专著:《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中外电影文化纵横谈》、《中国电视艺术史》;合著:《共和国60年文化发展》(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独立撰写“第三单元影视艺术”,约计15万字)、《跨文化语境的中国电影——当代电影艺术回顾与展望》、《大电影时代》、《大电影概论》、《大电影转向》(上、下)等。此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视剧的个人课题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级、部级、院级等集体课题或者专项研究项目的调研、报告、论文等的撰稿工作;多次参与有关世界文学、英美电影等教材、词条的写作,如《中国小百科全书》第6卷“文学与艺术”、多卷本《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等;发表译文、评论、论文等学术文章若干。
孙承健
  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学专业教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受聘为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广告专业特聘教授、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个人专著:《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中国电影出版社。主要发表的专业论文有:《创作主体的自我尊重与影像表达形式的探讨》、《兼顾商业价值和文化精神》、《现代数字影像之广场空间魅力——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数字影像的作用》、《数字媒介下的视觉文化》、《情绪,影像表意的驱动力量》、《电影化叙事的形式与手段:动作与影像》等。主要从事的影视创作活动有:曾主持剪辑并参与制作完成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大型记录影片《少林功夫》以及宣传片《印象丽江》、大型文艺影片《我的梦》(my dream)、大型记录片《中国佛教之旅——僧侣寺院生活》等。
第 1/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GO
跳转至